成都首个骑手养老保险服务站上线!除了算清“养老账”,还能享免费体检、租房优惠
“购买养老保险,可以享受哪些权益”“什么时间补贴可以到位”“每个月要交好多钱”……从7月1日开始,成都首个骑手养老保险服务站在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街道暖心驿站落地。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成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增至71万人,去年,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成都市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16条”》,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在成都,除了帮助外卖骑手算清“养老账”,还从“医食住行”各方面来保障新就业群体。从骑手友好社区“暖新码”到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彩领之家”,从全国首创开展货车司机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到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护,从聘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到新就业群体“暖新计划”专项基金……成都全方位关爱新就业群体,并鼓励其参与城市治理,共享发展成果。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季度生日会
服务站落地一个月咨询破千次
今年以来,多个重点网约配送平台企业,在全国先后启动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新就业群体灵活就业特点的养老保险补贴方案。
外卖骑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让骑手们更加知晓政策?成都首个骑手养老保险服务站应运而生。
“对我们骑手来说,养老保险就是多一份保障。”55岁的骑手骆红海是一位外卖骑手,他有九年的外卖骑手经验,“我最关心的就是可以享受哪些权益,什么时候补贴到位。”不同的网约配送平台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参保缴费方案:有的是“先缴后补”,满足条件的骑手可以享受50%的费用补贴;有的是直接为全职骑手缴纳养老保险。
在服务站,这里是外卖骑手咨询养老保险问题的“解答站”,一个月以来,为外卖骑手提供的养老保险咨询服务就超过一千次。“原来不清楚的,一来一问,就都了解了。”如今,骆红海已经开始按月缴纳养老保险。
从送货人到收货人圆梦“微心愿”
除了为外卖骑手开展答疑,算清“养老账”外,服务站内针对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服务,涵盖“医食住行”。红牌楼街道办社会治理办公室负责人欧瑶介绍,驿站免费提供紧急用药、车辆维修小工具、就餐专属优惠、住宿专属优惠、换电专属优惠等。在283人的红牌楼暖心驿站服务微信群内,90%以上是周边来过驿站的外卖骑手,这里也成为他们歇脚、纳凉、休息的地方。
▲成都首个骑手养老保险服务站,新就业群体避暑歇脚
今年5月份,金牛区新就业群体“暖新计划”专项基金启动上线,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在金牛区新业态单位工作的外卖员、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如果他们遭遇重大疾病、严重意外伤害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关爱救助的情况,就可以享受关爱救助金。近日,基金首笔项目将进行拨付,用于支持一名网约车司机大病医疗。
针对新就业群体,金牛区开展实施了暖新“百千万”行动——为100位新就业群体征集实现“微心愿”,圆梦新就业群体的“心愿”,让外卖骑手、快递员等从“送货人”变为“收货人”,增加他们的城市归属感;招募1000个友好商户,积极推动商户发挥自身优势,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平台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如厕等多元化“暖新”服务,鼓励餐饮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特价套餐、用餐优惠券、专属折扣等;准备10000份新就业群体免费体检礼包,为新就业群体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周,还有54位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被聘请为金牛区食品安全监督员,外卖骑手也被纳入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赋予其“流动哨兵”的新身份,参与到数百家餐饮店的食品安全监督中。
▲免费体检卡派发
“暖新16条”来了骑手权益有保障
去年,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成都市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16条”》(以下简称《16条》),多项措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权益保障。
针对新就业群体,《16条》第一部分,就是“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做到‘劳有所得’”。
目前,成都大力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推行“暖新码”,截至目前,骑手扫码进小区已超78.7万人次。市住建局研究做好“彩领之家”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相关工作,探索“一张床、一间房、一道闸、一张图”等便捷举措。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建成“暖新学院”,市总工会继续发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新”服务项目10个,开展新就业形态“暖新礼包”发放,发出“暖新礼包”2.8万份;筹集资金480万元,为15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工会互助保障;为3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体验;持续开展“夏送清凉”、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提升活动,提升凝聚力、影响力。
▲爱心送餐活动
针对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不足等现象,成都在全国首创开展货车司机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创新“以车定人、按车参保、一车多保”模式,破解无劳动关系货车司机参加工伤保险难题,累计参保2554人。市人社局开展首批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覆盖成都新就业群体128.2万人;发布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建立案前人民调解、受案仲裁调解、案件速审速裁工作机制,累计受理调处新就业群体劳动纠纷案件926件。
红星新闻记者颜雪受访者供图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