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公交司机嫌老人有异味辱骂拒载?先别忙着讨伐
关键细节的缺失,不仅使得公众很难对此次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也不免使公交司机面临一种两难抉择的局面——有了此次前车之鉴,如果有不文明乘客与其他乘客产生矛盾,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11月8日,有网友爆料在河南焦作24路公交车上,一公交司机怒吼老人下车。视频中,司机堵在公交车车门处,拦住一位老人上车,说老人身上有异味,还多次冲着老人怒吼。对此,焦作公交公司回应媒体称,相关部门正在调查,老人此前多次因有骚扰乘客等不雅行为被劝阻,但此次司机的行为严重违规令人气愤,“无论如何不该辱骂老人”。
11月9日,据焦作公交集团通报,事情发生后,公交集团立即对该驾驶员予以停止工作,开展调查,后续将依法依规做出严肃处理;同时,立即在全公司开展专项教育,在职工中开展大讨论,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等。
从视频中看,年迈的老人,咆哮的公交司机,满车身穿校服的孩子……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在公共视野内,无疑令人感到愤怒——面对最需要体恤和照顾的乘车对象,何至于如此辱骂羞辱,更何况,旁边还有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疫情期间,“老人乘车难”的话题屡屡引发关注,如果说彼时尚且有“老人不会使用健康码”的客观因素,在公交车已恢复常态化运行的当下,仅凭“身上有异味”就将老人拒之门外,显然有悖公交车的公共属性。
诚如公交公司所说“无论如何不该辱骂老人”,“有话好好说”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准则,任何年龄、身份、身体状况等外在因素,都不应该成为区别对待的理由,这不仅关乎个人的素质,同时也关乎文明的体面。此事曝光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老人被公交车拒载事件屡有发生,每一次都是对“尊老爱幼”传统的背叛,同时也是对公共伦理信心的伤害:每个人都终将老去,我们将来能否被温柔相待?
就此事而言,公交司机拒载的理由又使人平添了几分焦虑——什么样的“身体异味”,才能够得上拒载的理由?拒载的理由,是否仅凭公交司机自行掌握?人至老年,难免会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有些空巢老人更是乏人照料,这些都难免会使老人身上产生“异味”。从善待老人的角度出发,这些老人无疑是更值得优抚的,但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周围人的感受也不应该被忽略——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异味”严重到足以影响他人,该不该被公共交通工具拒之门外?
相比起公交公司反思的“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明确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无疑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公交司机粗鲁的作风固然应该批判,但“身体有异味”的拒载理由却很难说一无是处。很显然,焦作公交公司虽然严厉处罚了当事公交司机,但却并未据此给出答案。由此,不仅让有的网友替公交司机“打抱不平”,而且也可能为类似纠纷的再次出现埋下伏笔。
实际上,公交公司的另一个解释更加值得关注:“老人此前多次因有骚扰乘客等不雅行为被劝阻”。虽然不清楚该说法是否属实,但如果真的出现影响到其他乘客的情形,那无疑比“身体有异味”更加严重,而且也更有理由被纳入“黑名单”。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样的关键细节上,公交公司的通报却语焉不详。同样令人感到一头雾水的是,如果“骚扰乘客等不雅行为”属实,在“劝阻”的基础上,公交公司有没有及时寻求司法机关介入,让当事人受到应有的惩戒?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焦作公交公司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处罚不可谓不严厉。然而,关键细节的缺失,不仅使得公众很难对此次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也不免使公交司机面临一种两难抉择的局面——有了此次前车之鉴,如果有不文明乘客与其他乘客产生矛盾,究竟应该如何取舍?
在公交车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所有人的正当权益都值得尊重和维护,前提是谋求“最大公约数”。由此,管理者不仅需要雷厉风行的态度,更需要细致入微的规定。公共管理中,规范化就是人性化,反思此次事件,希望相关方能尽快补上这一课,而这首先就需要及时公布此次事件完整的来龙去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赵志疆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