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创新平台在路上,四川将布局这些“国之重器”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现科技有效供给的重要载体。6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继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对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作出了规划安排之后,这次省委全会又进一步作出系统部署,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一项牵引性工作,提出着力打造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
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是“国之重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四川省将充分发挥在川战略科技力量优势,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建设天府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建国家实验室,有力支撑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在建设天府实验室方面,四川省已挂牌成立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将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国家在四川省布局有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大型低速风洞等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分已经建成,部分正在加快建设。目前,有的大设施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比如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发现了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等。
“按照全会部署,我们将推动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尽快投产运行并开放共享,加快建设若干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杨昕表示,还将全力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四川,谋划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省市县三级共同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全会部署,四川省将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统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中试平台等,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
建设产业创新中心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四川将支持龙头企业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牵头组建产业创新中心,坚持市场导向,补齐从实验室样品到生产线产品中间涉及到的专用设备、专用材料、工艺、标准和检测等短板弱项,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和产业化。
这次全会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上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支持建设中试平台。四川将支持现有中试研发机构升级改造,建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级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同时,也积极支持新建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平台。
此外,四川省还将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国际合作等领域,加快建设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